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在St. Paul's School 坐看雲起

「有甚麼需要幫忙的嗎?」 一個穿著灰色毛衣的學生問我。
「喔,我聽說這裡可以看到美麗的雪山,但我找不到....」
「那裡就是雪山的位置,被雲遮住了。」學生指向一排校舍的後方。
「妳應該早上來,那時的天比較清朗,比較容易看到。」

這時是下午三點半,我和朋友身處富有濃郁殖民地味道,美麗的St. Paul's School。會來這裡,全因為一張明信片,我們被明信片中的美麗建築深深吸引....



我上網查了資料 "Founded in 1823, St. Paul's School is one of Asia's oldest public schools. It is located in the town of Darjeeling in the state of West Bengal. At 7,800 feet (2,400 m) above sea level, it is the highestpublic school in the world." 維基百科説,它是亞洲最古老的公立學校之一,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公立學校,最重要的是 "The Kanchenjunga mountain range forms the scenic backdrop to the school." 那裡是欣賞Kanchenjunga山脈的好地方呢!我們當下決定,要去尋找它,尋找它背後的雪山群。

上午搭過蒸氣火車,用過午飯後,我們就沿著山路向上爬。餐廳的侍應告訴我們,從城到學校,約一小時的腳程,我們就當是飯後散步吧。旅遊指南並没有介紹此處,但這學校在當地名氣很大,一路上,我們問任何一個人,都能毫無疑問地指示正確的方向。
途徑一所藏廟

 路邊有許多美麗的小花

愈往上走,人跡漸少,偶爾,會見一兩棟木屋。也許是我們平時有做運動,腳程快,只消半小時,就來到了學校。在藍天下,紅頂的學校一如明信片的美,那草地、教堂、走廊... 都是絕佳的取景之處,我想起我一些喜歡攝影的朋友,他們來到此處,一定會很興奮吧。
 

校舍是古典的建築

校園裡還有個精緻的溫室
 
這是寄宿學校,我們猜想,這應該是宿舍吧?
 這天的天氣很好,天也很藍,但雪山就是不見。學生說,是剛好被厚雲擋住了。難得到來, 我們決定碰碰運氣,等雲散去。“I'm pretty sure you will be disappointed" 學生說。

最後,我們果然無緣一賭明信片中的雪山之景,但這段等待的時間,風清風輕,學生或低語交談、或於一角溫習、或在一旁打球, 偌大的校園卻很寧靜。我們坐在學生CANTEEN外的陽台,聽鳥語人聲,等待雲開,直至天色開始變暗,才依依不捨離去。



在日常生活中,白等這種事我們經常都遇到,有時明明知道機會很低,我們依然堅持,是因為等待的過程比等待的目標更令人享受。那一個微風吹著的下午,也是此次印度之行其中一個最美麗的時刻。

2012印度之旅相片: http://www.fotop.net/sloth/India_2012






2012年8月12日 星期日

我要旅行,因為…


在六十石山上,面對著那一片意料之外的金針花海,我們決定多留一會,用過午餐才離開。小吃店客人很多,在等待食物時,朋友拿起了書架上的一本書《絲路分手旅行》,談及她讀書時,教授曾經講過,很多人會利用「儀式」來達到一些特別的目的,譬如克服某種傷痛,而旅行是其中常見的一種儀式。我笑說,是呀,曾經我也如此呢。   

從來就愛旅行,最初,只是為了去看不同的風景,去玩,對,只是簡單地想去玩。2008年,最疼愛我的爸爸因腦溢血而半身不遂,在深切治療部和康復大樓醫治了大半年才能再次說話和進食。同一年,我當時最愛的那個他,與我相知相交逾十年後,決定離去。一時之間,我彷彿失去生命中兩個我最重要的男人。2008年底,我幫自己安排了一個環島之旅,雖然沒有騎單車超過一天的經驗,也沒有單車旅行的概念,我很浪漫地想像,「如果可以乘著太平洋的風,送別難過的2008,在新的一年,所有悲傷將會隨風遠去」。

很幸運地,應該說旅行方面我一直很幸運,環島之旅既順利又愉快。但傷痛並沒有完全留在太平洋,偶爾,也會毫無預警地跑出來擾亂我的心神和生活。以前,人們吸食鴉片,麻醉自己,以忘掉來自生活、來自肉體、來自靈魂的痛楚,而旅行就成了我的鴉片。「不能戀愛,就出門旅行吧!」慢慢地,旅行上了癮,也一如吸食鴉片的癮君子,一兩個月不外遊,就渾身不對勁兒。於是,大大小小,總要出外走一走。慢慢地,旅行帶來快樂,也讓人迷惑:我,到底在追尋些甚麼?到底想得到甚麼?

今年的生日,我不在香港度過,朋友透過臉書和whatsapp傳來生日祝福,其中有一兩個陌生的號碼,我不以為意,因為我的whatsapp是附在我的平板電腦上,並不常用。生日過了好幾天後,才想起,今年他連生日短訊也沒送來了呢。然後又過了好幾天,才突然想到,要去核對一下那少數不知名的whatsapp生日快樂是來自哪個朋友,喔,原來有一個是他!哈,曾經我那麼熟悉的一組數字,也會變得毫無意義。

已經戒掉了對他的依戀,也應該不再需要「旅行」這個解憂藥,但旅行於我,已成了種生活方式 並非一種「儀式」去追尋甚麼,也不是要透過旅行來證明自己,更不需要到遠方異域去找尋自我。我又回到了最初,只為了想去看不同的風景而出行,而隨著年齡增長,我愈來愈清楚,我想要去看怎樣的風景。

下一站,印度。

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在東引看海發呆



經過一晚的臥舖巴士、一個半小時的小三通輪渡、再加上兩小時的台馬輪,我終於踏足於被稱為「國之北疆」,台灣最北之端的馬祖東引島()。

島上到處可見以燈塔為造型的可愛垃圾桶
連壁畫也是以燈塔為主角喔
東引鄉又分為東引和西引兩個島。知道我要去馬祖,台灣的好友也安排了到此一遊,只是她假期有限,也因為要遷就船期,我們結果只有半天時間交會相聚。這半天,好友用機車載我到西引那端去晃,逛了三山據點、國之北疆幾個景點,可惜雲層太厚,看不到美麗的日落在鱷魚頭上隱沒。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裡沒有公車,沒有單車出租,我又不會騎機車,不想搭的士,於是 和好友告別後的整整兩天 我用腳,一步步走遍每一處景點。

春天東引盛開的花兒
東引的景點很多與海有關,聽潮觀海,行走了一天,整個人就像讓海風海景包圍著,身上的衣服都滲透了海水的味道...... 其實是汗水,這天的天氣也太好了吧! 

遊客中心的戶外休憩處是可以看海的呢

港口碼頭的海水怎麼也這樣藍,這樣乾淨!

做為寶島台灣的最前線,這裡曾是軍事重地,自然也留下許多與戰地有關的景點,讓遊人尋幽探秘。只是在一個轉角,大海又完美呈現在眼前。 








在安東坑道走著走著,突然豁然開朗,海天一片

一線天 - 另一聽潮處。想像著,如果在這下一盤棋......

在眾多與海相連的景點中,又以東引燈塔(東湧燈塔)最讓人難忘。不同於一般立在土地上高聳的燈塔,東引燈塔依著地勢往下建,由一條佈滿迷你燈塔的小路引領前進,這些縮小版燈塔先讓人忍不住拍了許多相片。雖然一路上已看過各種姿態的燈塔,但當見到燈塔真身,還是驚豔了。這座嵌在蔚藍大海的潔白小圓柱,白和藍,多麼誘人的組合。我記得把相片放上臉書時,朋友還以為我到了希臘呢!   


這一天天氣好,我卻在東面的燈塔,只有在回去的路上,目送夕陽。

東引島沒想像中大,只需一天,已經踏遍。另一日搭民宿釣客的順風車再訪燈塔,一心想去看日出,可惜這一天的天氣變壞了,還下起雨來。 


我在雨中回到鎮上,到圖書館獃了會,又到7-11去閒坐。發呆,彷彿是在這偏遠的小島,在這綿綿細雨中的最佳節目。 


島上居民不多,集中在碼頭那邊的城鎮,大家都彼此熟悉,誰家的狗叫甚麼名字都知道。而這裡遊人也少,他們說,來這裡的外地人,不是釣魚客,就是探訪在此當兵的家人或情人。於是,我們這些香港遊客,也就算是少有的稀奇人種,來了三天,彷彿每個人都知道我們的身份了。 

沒有機場,要造訪只能搭船,可以從台灣的基隆港直接搭八小時輪船過來,或從台灣搭飛機(或由福州搭船)到馬祖南竿,再搭兩小時船來。無論哪一種方法,都要一番轉折,而船期又非每天都有,種種的因素湊合下,東引對於台灣人來說算是冷門的旅遊點,於香港人而言,更是個非常陌生的名字。我是計劃了要去馬祖,在找資料過程中認識到這個地方,因其地勢獨特,風貌具隔世之幽美吸引了我,而將其歸入行程,然後,又因要遷就船期,在此住了三晚,過了三天看海發獃的悠閒生活。













「這裡是鄉公所廣播,市場今天有新鮮豬肉賣」東引景色幽靜樸美,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這些在鎮上,不時會聽到的公共廣播,雖說是些「芝麻小事」,卻有種親切的鄉土情感,是別處不曾感受到的。

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

閒遊檳城(三): 旅途上有他 / 她

旅途上,除了新鮮的風景事物,好吃的當地小食,讓人記在心裡的,還有許多不期而遇的他或她。



檳城國家公園本來就不多遊客,加上非假日,本地遊人也少,三個小時的健行,只遇到五個旅人,包括相中的大叔。
大叔: 一個人來行國家公園呀?
我: 是呀。
大叔: 這裡有很大的蜥蝪喔,想不想看?我帶妳去找。
我: 大蜥蝪?多大?會不會很危險呀?
大叔: (用手比了個圈) 超過一米長呢,很安全,不會攻擊人的。
我: (興奮地) 好呀!去看呀!
這就是我在入口處與大叔遇見時的對話(怎麼有點像金魚佬騙小女孩的感覺?) 。
大叔他本來是國家公園的員工,現已調任到另一保育區工作,趁著休息,回來走走。雖然最後我們都無緣看到大蜥蝪,但大叔知識豐富,一路上倒是為我介紹了許多路上的植物和公園的故事,就像是我的免費生態導遊。
大叔和我的目的地不同,我們在一個分叉路互相祝福後,各自上路。


這一晚,我本已吃到捧著肚子了,但經過這間小咖啡店, 還是神推鬼擁入內點了份甜品,也不知道是因為想吃甜點,還是這間咖啡店的氛圍吸引了我。
我點的是焗蘋果釀香蕉,即點即做(是男主人在做喔),過程需時,就和女主人聊了起來。
這間小店是由一對來自歐洲的年青情侶開的,上為居下為舖,男的還是個畫家,女的則為雜誌社寫稿。選擇在這裡生活,是因為檳城的步調不快也不慢,既便利又保持傳統,「一切都剛剛好」。
是因為覺得讓我等太久不好意思?男主人突然奉上了杯熱檸檬薑蜜,說是免費招待。這一晚,雨下得蠻大的,有點冷,正適合喝點暖和的東西。
我的甜品終於出爐了,呀,用了我喜歡的青蘋果呢!熱騰騰的焗香蕉蘋果,配上清甜的香草雪糕,我賞著雨景,嚐著香甜,突然覺得很感動。
後來回看當晚拍的相片,才發現這間咖啡店的格局和裝潢,和我的窩很相近。也許,那晚的偶遇是冥冥中註定的緣份,也註定我瘦不了 >_<



上次訪檳城,沒能騎過癮單車,這次就做好準備,事先找到單車店,又用電郵約好了租車。
沒想到,負責人忘了,幸好最後還是能夠聯絡上。
他是阿川,馬來西亞土生土長的華人,在電話和我聯絡時知道我是香港人,很努力用廣東話和我交談,後來知道我會說普通話,鬆了口氣,立即轉到他最流利的普通話頻道上。因為是他的過失,他提出把單車送來旅舍給我,不用我再走一趟,單車到了,卻忘了帶地圖和車鎖給我。
阿川: 妳再等一下吧,我回店拿給妳。
我: 沒關係,我可以騎單車跟你回去拿。
阿川: 好呀。
我: (突然發現) 你是怎樣把單車送來的?
阿川: 我騎單車過來的... 不過,店其實很近,妳騎車,我跟著跑就好。
就這樣,我慢騎,他跑步,回到他家的店。一路上,阿川還很盡責地為我介紹途經的建築物和典故。
他說爬山車比較好騎,就租了輛爬山車(可變速)給我,才只收普通車的價錢,又不用我留證件和押金(單車店網頁上說需要的)。
就這樣,我以划算的價錢,租了輛好騎的單車,騎遍檳城大街小巷,滿足了我上次未完的心願。


我是因為店舖的名字「老舍茶館」才進來的,原來這除了是茶館,還是間餐廳。
老闆林小姐喜歡喝茶,租了這間原來是政府宿舍的老房子,「老舍」,原來有老房子(宿舍)之意。
林小姐曾在當地一間大報館光華日報做了許多年記者,我也當過記者,也愛喝茶。
可能是這重關係,林小姐倒和我聊得很投契,拿出她的杉林溪烏龍茶招呼我,和我分享她記者生涯和開店的趣事點滴。
這天店裡的客人很多,不忍妨礙她太久,就告辭離去。
離開時,她給了本雜誌給我,裡面有她最近一篇的林青霞訪問稿。是的,她原來和那個林小姐很熟呢!


往市場的路上,被一位大叔搭訕。大叔很可愛,聊著聊著,他電話響了,原來是他老婆打來,他很高興地對電話中的老婆說,遇上一個來自香港的女孩,正準備一齊去吃早餐,我還和他老婆用電話聊了幾句呢。
本來是打算去市場附近隨便找間茶室吃東西,大叔帶我去了一處當地人的大排檔,如非他帶路,我還真不知道這好地方。
大叔姓符,他笑說,他一生都是幸福(姓符)的人!
大叔很健談,如果他說的都是真話,還是位奇人呢 - 在武當學武、在泰國出家、精研藥理、開設藥廠。
與我分享了他精彩的前半生,他對生命的看法,他的做人哲學,
自然,他還請了我吃早餐 - 美味的雞絲鴨肉魚蛋湯河和冰黑咖啡,我當然是恭敬不如從命囉。
   


旅舍是最容易結識到朋友的地方,這次,我認識了一位來自上海的姑娘。
她是要去紐西蘭工作假期,途經馬來西亞,就到此玩,沒甚麼目的,對檳城也沒甚麼概念,純粹來逛逛。
我倆結伴吃了幾頓飯,分享了許多美食。
離開時,我把我手上的資料交給她,也告知我去國家公園健行和騎單車的經驗,
她會在檳城逗留好幾天,應該用得著。
旅途上,我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忙,希望,我也能幫到其他人。

人生何處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識 。
和他和她在旅程中的交集,或是一餐飯;或是一盞茶;或是一段路。
到了分叉口,說聲再見,送上祝福,沒有留下聯絡方式,甚至沒有合影。
也許此生不會再復見,但這不期而遇的美麗,就是旅行中最好的回憶。

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西伯利亞鐵路之旅(三): 未竟完滿的貝加爾湖

維基百科對於貝加爾湖的描述是這樣的 貝加爾湖(布里亞特蒙古語:Байгал нуур,拉丁轉寫:Baygal nuur,意思是「自然之湖」;一說名稱來源於「貝音嘎 嘎拉」(蒙古語意為不滅的火焰)),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南部伊爾庫茨克州布里亞特共和國境內,距蒙古國邊界僅111公里,是東亞地區不少民族的發源地。另外,貝加爾湖有「西伯利亞明珠」之稱。

環湖鐵道健行

貝加爾湖畔原有一鐵道,西伯利亞鐵路建成後,這條不在軸線上的鐵道就失去其運輸的重要性,但因其美麗的湖畔風光,變成了旅遊專線,只在週末行駛。我們的日程不合,卻又很想拜訪這老舊的鐵道,就上網找了資料,知道可以先從Irkutsk搭電車到山上一小站,再走下山,經過森林和鄉村,到湖邊沿著鐵軌步行到另一處的電車站回程。

計劃要健行的那一天,我們來到火車站,卻發現我們要搭那趟電車停駛。言語不通,不知道發生甚麼事,而另一趟同樣經過我們目的地的電車已一大早開出了。網上找的資料說,也可以搭巴士前往,但這樣來回折騰,也許就不夠時間健行了,大家於是決定回旅舍退房,早一日到湖邊的小鎮,到時再想辦法。


在湖邊小鎮的旅舍裡,經理告訴我們可以搭船到湖的對岸,然後步行可至鐵道。翌日,我們拿著經理給我們的地圖,去找那湖邊的碼頭。我們低估了碼頭和旅舍的距離,應該說不該相信手繪地圖的比例,走了約兩小時,都不見碼頭蹤影,幾經查問(途人)和溝通,終於來到像是碼頭的地方,卻風平浪盡,船影人影均無。碼頭上有個時刻表(俄文),但時間卻和經理給我們的時刻不符。其實,一路過來,無論是昨天搭車還是今天的步行,都不曾見過任何航行中的船,我們開始懷疑,是否真有渡輪行駛。

電車沒趕上,渡輪沒看到,那傳說中美麗的環湖鐵道,就成了我們在貝加爾湖的遺憾。

森林博物館

沒搭上渡輪,我提議去逛博物館,一聽到博物館,同伴以為又是資料豐富,但卻又只有看不懂的俄文解說,都興致缺缺。然而,當知道這是個「室外」博物館後,大家的好奇心又來了,一致通過,搭公車去看這個旅遊書上寫著,展示西伯利亞地區傳統木建築風貌的Taltsy Museum of Wooden Architecture

在一片參天大樹林前,我們下了車,天氣極好。這一片森林,在乾淨的藍天下,在白雪的覆蓋下,整個就像是個美麗的童話世界。我們還未開始參觀,就先被那可愛的歡迎牌,和小木屋售票處收服了,除了門票,大家乖乖地奉獻出身上的盧布,盡情在售票小屋的紀念品櫃檯購物,誰叫這裡的紀念品都那麼精美討喜呀。

隨著參觀小徑,我們一一拜訪了西伯利亞地區不同時期、不同功能的居所。讓人讚賞的,是這裡有英文解說牌;更讓我們歡喜的,是這些展品,都可以觸摸和把玩,它們歡迎遊客進入欣賞,去體驗當年的生活方式。我們鑽進小木屋、爬上樹屋,玩得不亦樂乎。樹大參天,厚雪如雲,這各式各樣的木房子,藏匿在森林不同的角落,沿著清楚可見的步行小徑,總是一轉角就會發現另一展品,樂趣無窮。

我們這次的西伯利亞之行來得太早,這個冬季的天氣又異常暖和,貝加爾湖仍未見結冰,讓我在湖上騎單車的夢想破碎。所以,當我們走著走著,竟看到森林內這個小湖的湖面已被冰封,就瘋狂了。以半跑地速度來到湖邊,最初大家還小心翼翼,試探著湖面的冰的硬度,不敢離岸太遠,後來,已完全放開束縛,盡情地在此躺臥、跳躍、以不同的姿勢在此留影,直到看見夕陽餘暉,才依依不捨離開。     

山居歲月

我們住的旅舍在山腰,離湖邊有約半小時的腳程,商店和餐廳也都集中於湖畔。於是,要不就在外解決了三餐才回旅舍,要不就買東西回旅舍煮。旅舍有個設備尚算齊全的小廚房,我們就在此弄了兩個早餐,一個晚餐,外面雖然是負十度以下的低溫,室內卻有暖氣,而且廚房附帶小飯廳,一班人一齊煮食聊天,也很舒服愜意。

 
僅管交通不太方便,這旅舍所處的半山腰卻是風光如畫。來到時剛好是黃昏,山間零落的小屋升起炊煙,在一片針木林間,竟有點中國水墨的意境。清晨,特意和朋友早起,沿著小路走下山,看天色由黑轉藍至紫然後變橙黃,偶爾傳來幾聲狗吠,很是寧靜舒服。湖面很平靜,遠處的雪山漸亮,山腳被雲霧圍繞,彷如仙境。這樣的美景,讓我們差一點忘了要回旅舍吃早餐。

在這樣的環境下,原來也可以體會刺激的玩意。旅舍附設banya (俄式桑拿),貪新鮮貪玩的我們,自然是不願錯過。banya小木屋位於旅舍後院,晚餐後,旅舍經理就為我們準備好,此時已是夜深,四處漆黑一片,這一節的桑拿只有我們幾位享用,更覺自在。先簡單介紹一下何謂banya吧:小木屋分為三部份,一進門是休息處,有桌椅和大火爐;再進一間是沖洗處,有冷熱水、大臉盆和一大把有樹葉的樹枝;最內裡就是桑拿房,和我們常見的沒兩樣。banya玩法是這樣的:在休息處把衣服全部脫掉,在沖洗室用冷熱水交替沖身,請朋友用樹葉拍打身體 (樹葉打在身上其實很舒服,我們互相幫大家倒水拍打,被打的還會嚷著「大力點」!我們笑說,還真有點「性虐待」的格調);最後進入桑拿房,待坐得滿頭是汗,身子熱呼呼時,到屋外的雪地裡打滾 (如果在河或湖邊,是要跳入冰水的);然後覺得冷了,就回到屋內的沖洗室用熱水沖身,以此循環。累了,就到休息室的火爐邊吃點東西,喝點啤酒。第一次裸體躺在雪地上, 看滿天繁星,雖然只能堅持不到一分鐘,也是很有趣的體驗。

這三天兩夜的山居歲月,是此次西伯利亞鐵路冬行最讓我懷念的一部份。